
作者:毛開云 稿源:三尺巷 編輯:王剛
不久前熱播的電視劇《虎媽貓爸》,描述了父母教育理念沖突有時會大到難以共存的程度:一方不惜賣房賣車買學區(qū)房,逼著女兒上各種補習班;一方則提倡“快樂教育”,不想給孩子太多壓力。現(xiàn)實生活中,矛盾和沖突未必如此極端,但這樣的困境和焦慮無處不在。選擇越多元,競爭越激烈,越是難以達成一致。快樂成長與適應(yīng)競爭之間,該如何平衡?父母各有一套教育理念,怎么調(diào)和?
女兒從上幼兒園到現(xiàn)在讀研究生,我都沒有太費心。我教育女兒,平時都是說說笑話,讓她自由發(fā)展。一般每學期要“教育”她兩次,給她上兩堂課,每堂課少則半小時,多則一小時。課上完還要問女兒我講了幾個啥問題,檢驗她的聽課效果。
教育家葉圣陶說,教是為了不教。我信奉這句話,而且努力實踐,效果還不錯。“虎狼式”教育,我不喜歡;“貓式”教育,也不贊賞。如果能找到兩者的最大公約數(shù),那是最好的。讓孩子快樂學習,家長就應(yīng)進行快樂教育,你逼著她學鋼琴、學舞蹈、彈吉他,孩子學習不快樂,只會適得其反。教育孩子,養(yǎng)成好習慣最重要。在孩子的好習慣養(yǎng)成之前,當然要“多教”;養(yǎng)成好習慣后,家長盡可能“少教”,甚至“不教”。
教育的意義和目的,絕不只是傳授傳統(tǒng)道德和前人知識,而是讓兒童成為能夠自主學習、發(fā)展、創(chuàng)造,共同推動社會進步的“現(xiàn)代人”。孩子養(yǎng)成好習慣了,家長就可以放手了,用不著一會擔心孩子不能快樂成長,一會又擔心孩子不能適應(yīng)社會競爭。

看電視劇《虎媽貓爸》:把握教與不教之妙
高中考作文題引發(fā)全民吐槽值得深思
【自主招生】考題不兼容源自信息不對稱
【聲音】高考移民大軍, 要清退更要問責
10歲女孩指路反遭強奸 過在上錯車
【聲音】懲治“高考移民”不能只罰孩子
【建議】放開教材價格當以“不增負”為前提
【獨家】紫宸:高考作文,雞湯還是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