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張洪泉 稿源:三尺巷 編輯:王小蒙
7月25日上午,在山東省陽谷縣郭屯鎮(zhèn)一處大集上,一對離異夫婦為爭奪孩子的撫養(yǎng)權,雙方親屬數(shù)人參與爭搶孩子,引起眾人圍觀,更有網(wǎng)友直接發(fā)布了“人販子搶孩子的”謠言。所幸巡邏民警及時制止了這場鬧劇,才沒有人受傷。(齊魯晚報7月30日)
緣斷情未了,人離婚了,孩子成了雙方聯(lián)系的情結。近年來,圍繞著孩子的撫養(yǎng)權,全國各地上演過多起“孩子爭奪戰(zhàn)”,有的甚至訴諸法律。雙方親屬參與爭搶孩子也不稀奇,值得注意的是離異夫婦爭撫養(yǎng)權咋就成了“人販子搶孩子”。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移動寬帶資費的降低,WIFI的便捷,微博、微信被廣泛使用,低頭族所處可見。而好奇心、關注力隨之提升,很多人幾乎看到什么拍什么,更多的時候,只管拍照對事實不管不問,直接按照自己的想象配以文字,結果信息嚴重失真,在社會上造成不良影響。其實呢,有圖未必有真相,本新聞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
關于“眼見不為實”有一個故事。孔子想喝粥,于是讓顏回幫忙熬粥,發(fā)現(xiàn)顏回在送粥途中偷喝了一勺。顏回看到師傅不高興的神態(tài),便很認真地告訴師傅,解釋說剛才之所以會舀一勺粥的原因是一只蒼蠅飛進了粥里,用勺子把蒼蠅污染的那勺粥舀起來,把蒼蠅彈出去,卻又不忍心把這勺粥浪費掉,所以才把那勺粥喝了下去。孔子因此有感而發(fā),當晚抒發(fā)自己的感慨:個人自己看到的都未必是事實,更何況自己沒有看到真實的呢?
其實,現(xiàn)實中,別說有圖未必有真相,就是連有視頻很多時候都靠不住。前段時間網(wǎng)絡上流傳一段5秒的交警毆打抱孩子婦女的視頻,視頻中一名年輕交警卡主女子脖子,令人氣憤。但是,很快一段七秒的視頻還原了事情真相,前面的這兩秒是該女子不接受警察管理,還一巴掌打在警察臉上,將眼鏡打落在地。而別有用心的人,將新聞掐頭,造成了公眾信息掌握不全面,自誤誤人后又自欺欺人,在社會上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
我們每個人都痛恨造謠的人,尤其是憤恨造自己的謠言。而自己在見到一些稀罕事的時候,不加思考、不經(jīng)核實后隨意發(fā)出,很多時候不經(jīng)意間就成了造謠者,對別人造成傷害。所以說,當我們傳遞某種信息的時候,一定要在腦子先轉(zhuǎn)幾個圈,考慮是不是真的,尤其是負面信息更要弄準;否則傷害別人時,也會給自己造成麻煩。
蘋果手機偷跑流量 誰是最終受益人
農(nóng)村彩禮起價10萬,你還敢娶媳婦嗎
“討自家牛要做DNA”太“坑爹”
男方買不起房情侶殉情 源于思想滑坡
高一男生曠課開微店,不能全盤否定
“玉林狗肉節(jié)”大戰(zhàn),炒作還是討論?
探親假是“蛋糕”上裱不下的一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