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胡光明 稿源:三尺巷 編輯:王剛
5月15日,中新網以《河北石家莊一儲戶300萬存款“失蹤” 銀行稱無責任》為題,報道了余兵在中國工商銀行石家莊建華支行存儲的300萬元離奇“失蹤”一事。稿件刊發(fā)后,幾十名工商銀行儲戶找到中新網記者,稱他們在中國工商銀行石家莊建南支行(以下簡稱建南支行)的存款也和余兵的遭遇一樣,莫名“失蹤”,初步統(tǒng)計,涉及金額達數千萬元人民幣。(5月19日中新網)
儲戶的千萬存款莫名消失,這是“存款失蹤”的第N集了,還有沒有續(xù)集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這樣的事情發(fā)生,就是對儲戶權利的一種侵害。但遺憾的是,并不是每一個人都這樣想,在網上,還是有一些人質疑儲戶,因為“消失的存款”并不是普通的存款,而是高息攬儲下的存款。這樣的存款方式,本來就是高風險的。于是有人認為,這是儲戶經不起誘惑,所以“存款消失”是自作自受。
這樣的說法,不僅是無情的,也是經不起考量的。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是:倘若儲戶的存款得不到保證,那么每一個人都是潛在的受害者。更何況在此事上,既然高息攬儲是違法行為,那為何銀行還在違規(guī)操作?而且還是銀行的在職員工在銀行內部弄的?如果儲戶與正式銀行的正式員工達成的某種協(xié)議都是一個陷阱,那對儲戶而言,無疑是“危機四伏”的,因為在現代社會,儲戶的經濟生活的確是離不開銀行的。
而在此事上,同樣是疑點重重的。一個值得拷問的事實是,為何銀行工作人員要沒有底線地攬儲?甚至動用各種厲害關系來推薦?如推薦客戶等具有誘導性的方式。對于儲戶的疑惑,銀行工作人員為何又能打包票?銀行工作人員如此沒有底線的推銷行為,銀行的管理秩序何在?可以說,無論這是銀行工作人員的個人行為還是銀行方面的行為,銀行都是難辭其咎的,因為其沒有做好必要的管理工作。
更加令人詫異的是,在銀行這種地方,居然有“偷天換日”的戲碼,如丟失千萬存款的余兵,他的U盾從銀行拿出來以后就沒用過,但他的U盾居然是假的,這的確令人震驚,這背后銀行工作人員的服務質量,的確讓人驚掉了下巴。除此之外,他的密碼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的卡也在自己這,可千萬元的存款卻不翼而飛了,這樣的事情擱在誰身上都是難以接受的。這背后的儲戶權利漏洞,無疑是亟待補強的。
可以說,正如時事評論員呂催谷所言,“儲戶存款無故消失,這不是簡單的違規(guī)或違法事件,如果處理不好,將會引發(fā)嚴重的信任危機,甚至會波及整個社會的信任鏈條。”就此來說,對于這樣的事情,絕不能只怪儲戶自作自受,這固然是問題的一方面,但從更深層次的角度來說,銀行的管理失范才是問題的根源,倘若其規(guī)范管理,高息攬儲的事情怎可能發(fā)生?倘若其監(jiān)管得力,U盤被掉包的事情怎可能出現?可以說,儲戶存款消失固然有其自身的原因,但銀行方面的主要責任,是不可推卸的。
文明旅游呼喚更多市民“支招”
《中國制造2025》打造“中國制造2.0”
在建工地圍墻倒塌9人被埋 臨建標準太低
云南大理丐幫大會||職業(yè)乞丐比小偷更有害
“清華博士街頭賣身”是赤裸裸的詐騙
公立醫(yī)院試點醫(yī)藥分開需破除逐利制
成都妹子吃贏大胃王||“吃貨節(jié)”無任何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