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袁文良 稿源:三尺巷 編輯:王剛
眼下,2015年高考錄取工作正在緊張而有序的進行,一些考生已陸續(xù)收到高校的錄取通知書。據(jù)中國教育部公布的數(shù)據(jù),今年高考報名人數(shù)達到942萬人,其中700萬人能夠最終進入大學(xué),高校錄取率達74.3%。應(yīng)該說,這個錄取率已經(jīng)非常高了,但畢竟還有25.7%的考生被拒之于大學(xué)校門之外,從這個方面來講,高考結(jié)果仍然是“幾家歡樂幾家愁”。
然而,古代文人的科舉考試,難度要比今天的高考大得多。以光緒九年(公元1883年)為例,會試考生16000多人,只“賜陳冕等三百八十人進士及第”,錄取率僅為2%多一點,近98%的考生都與此無緣。考中了,便有人高呼“春風(fēng)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那些歷經(jīng)數(shù)十載才考中的則慨嘆“讀盡詩書五六擔(dān),老來方得一青衫。”即使落榜,許多文人也未頹廢,而是將復(fù)雜的心情集于筆端,為后人留下千古名篇。作為如今的落榜考生,不妨一讀。
唐代著名詩人張繼曾赴長安參加科考,卻不想名落孫山。面對金榜題名的同窗好友,其心情非常苦悶,便前往蘇州散心,投宿在寒山寺旁的客船里。從傍晚到夜里,張繼一直站在船頭望著蘇州城的夜色,心境亦如那晚風(fēng)一般凄清寒冷,于是他隨口吟出《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字里行間,沒有怨懟,卻溢滿砭骨的寒意。此詩不但讓寒山寺出了名,而且還使后人知道了有位懷才不遇的大詩人張繼。如今,這首《楓橋夜泊》,不僅成為我國歷代各種唐詩選本和別集中的作品,而且成為不少亞洲小學(xué)課本的內(nèi)容,可見詩名之盛。
與詩人張繼相比,面對落榜,很多人則選擇了達觀面對。如唐代文學(xué)家高蟾,初次參加科舉考試落榜,苦悶之時便在住所的墻壁上留下一詩:“冰柱數(shù)條搘白日,天門幾扇鎖明時。陽春發(fā)處無根蒂,憑仗東風(fēng)次第吹”。第二年再次應(yīng)試,由于科舉場的弊端又一次落榜。面對這種不公平的競爭,高蟾心中不滿,便以詩當(dāng)信,上書給官員高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東風(fēng)怨未開。”詩中用天上的桃、杏比喻科舉得意的人,用江上的“芙蓉”比喻不得志的自己,但詩人并沒有怨天尤人,反而表達出了自己的自信與抱負。
晚唐時期詩人、詞人溫庭筠,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有人稱之為“溫八叉”。然而由于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quán)貴,多犯忌諱,故屢次參加科舉應(yīng)試都榜上無名,一生很不得志。但詩人每次落第后,從不怨天怨地,而是樂觀地向考中的同窗及先輩表示祝賀:“幾年辛苦與君同,得喪悲歡盡是空;猶喜故人先折桂,自憐羈客尚飄蓬。三春月照千山道,十日花開一夜風(fēng);知有杏園無路入,馬前惆悵滿枝紅。”唐末詩人崔涂應(yīng)試落榜后,也同樣顯得達觀從容,從自身探尋落榜原因,并作《喜友人及第》一詩向同窗賀喜:“孤吟望至公,已老半生中。不有同人達,兼疑此道窮。只應(yīng)才自薄,豈是命難通。尚激摶溟勢,期君借北風(fēng)。”
達觀也罷,哀怨也罷,都于事無補。然而,唐代詩人祖詠卻因自己的一首詩,使自己未能及第。詩人祖詠有一年到京城長安參加進士科考,當(dāng)年“試帖詩”的題目是“終南望余雪”,祖詠詩語精粹,揮毫寫下了“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四句。開篇首句描繪出終南山的秀美,接句則使山勢高峻和深厚的積雪躍然紙上,可謂恰當(dāng)?shù)卣諔?yīng)了考題“終南望雪”四個字了,后兩句則是說雪后天晴,山林中的積雪又反射出強烈的光芒,長安城中頓時增添了不少寒意,使考題中的“余”顯得那樣的傳神,堪稱形神兼?zhèn)洹5捎诳婆e考試“試帖詩”規(guī)定每句五個字,必須是六韻十二句,如果不符合這一要求,詩寫得再好,也不予錄取。不過,祖詠雖然沒被錄取,但他的這首詩卻流傳了下來。
讀罷這些落榜詩,我們應(yīng)該堅信:落榜的只是一次考試,而不是自己的全部人生。我們更應(yīng)該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
張洪泉:我的五叔張永生
民國最后一位才女:張充和才是真正的女神
時評人張洪泉榮登聊城市2015年中考試卷
周易智慧||如何用智慧化解人生風(fēng)險
貴州散文詩的發(fā)展——徐成淼的貢獻
被四人輪奸不信愛情||孫二娘的人格缺陷
讀書||“專業(yè)打造”簡裝精品童書市場,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