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袁文良 稿源:三尺巷 編輯:王小蒙
中國象棋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chuàng)造之一,其歷史源遠流長,“將”、“士”、“象”、“車”、“馬”、“炮”、“卒”以及“楚河漢界”等都有著深厚的意蘊。自古以來,不少名人文士將下棋作為一種斗智斗藝的文體活動,并在博弈之時撰聯(lián)書懷。這些棋聯(lián)內(nèi)容深邃,寓意巧妙,讀起來更是讓人不禁拍案叫絕。
據(jù)傳在唐朝開元十六年,朝廷在都城考試天下神童,年僅7歲的李泌也前往應(yīng)試。恰遇玄宗李隆基觀棋興濃,就命宰相張說以棋出一上聯(lián):“方若棋盤,圓若棋子,動若棋生,靜若棋死。”宰相剛剛說完上聯(lián),李泌便說出一下聯(lián):“方若行義,圓若用智,動若聘材,靜若得志。”此下聯(lián)雖說對仗不盡工整,但李泌敏捷的才思也深得圣上歡喜,李泌由此步入仕途,歷任肅宗、代宗、德宗三朝實際上的宰相。
相傳,宋代蘇東坡與黃庭堅有一次午后在松樹下弈棋,蘇東坡提“車”向前,棋子剛剛落下,偏有一顆松子落于棋盤之上。蘇東坡觸景生情,脫口得一上聯(lián):“松下弈棋,松子每隨棋子落。”黃庭堅邊下棋邊想,也不得下聯(lián)。無奈之際,只好抬頭遠眺。忽然,他發(fā)現(xiàn)不遠處有老者坐在河邊的柳樹下怡然垂釣,便對出下聯(lián):“柳邊垂釣,柳絲常伴釣絲懸”。上下聯(lián)天然工整,情景交融,令人拍案叫絕。
四十年前的記憶
槐花好吃,鄉(xiāng)情可貴
上海之行
抬起頭來做點有意義的事
從卞和獻玉說開去
一念之間
水城春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