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薛家明 稿源:三尺巷 編輯:王小蒙
近日,“中郡所”公布的“百強縣”名單風靡網(wǎng)絡,各上榜縣將這一榜單作為政績廣泛宣傳。國家統(tǒng)計局早在2007年就取消了“全國百強縣評比”,發(fā)布榜單的“中郡所”目前為在北京注冊的一家民辦非企業(yè)單位。而其前身為在北京注冊的一家普通企業(yè),全國企業(yè)信用信息公示系統(tǒng)顯示,該企業(yè)因違規(guī)未報送年度報告,已列入經(jīng)營異常名錄。(8月28日 《新快報》)
媒體強調(diào)“中郡所”的民辦屬性,且已列入經(jīng)營異常名錄,無非是暗示“百強縣”名單不具權威性。應該說,這種質(zhì)疑并不是撲風捉影。據(jù)“中郡所”工作人員朱先生透露,有不少縣市希望提高自己在“百強縣”榜單的名次,這就需要合作收費。而且,在2008年至2011年的榜單中,所謂的“百強”名單均被塞進一百二三十個縣市。顯然,這些都明證“花錢買榜”不是空穴來風,“百強縣”名單暗含諸多看不見的貓膩。
但即便如此,我們也不能因為這些瑕疵,就此否定“百強縣”評比的民辦屬性。道理很簡單,即使是“百強縣”榜單是自政府機關的手筆,就不存在貓膩,就能杜絕“花錢買榜”么?顯然,“沒有買賣就沒有殺戮”,只要地方政府的政績需求還在,“花錢買榜”就不會絕跡。而且,各地對“百強縣”榜單的趨之若鶩,也在一定程度上反證了“百強縣”榜單的認可度。試想,百強榜毫無公信力,誰會去買榜?由此可見,“民辦”并不是百強縣評比亂象叢生的原罪。
“酒不醉人人自醉”。事實上,“百強縣”評選亂象叢生,表面上看問題出在評獎機構(gòu)身上,而里子卻是各地的政績觀“醉了”,把“榜上有名”看得太重。試問,假若各地不是將入選“百強縣”作為一項提升政績的硬指標,而只是把上榜縣區(qū)當成是學習標桿,當成一次錦上添花。即使評獎機構(gòu)在貪婪,恐怕各地也不會上鉤吧!從這個層面看,根治“百強縣”評選亂象,既要整治民辦評選的泥沙俱下,更是根治各地的評獎沖動。
因此,要根治百強評獎亂,有關部門要標本兼治。所謂治標,就是強化對民辦評比的監(jiān)管。試想,評選機構(gòu)本身就無資質(zhì),評選結(jié)果的公信能有多少呢?有關部門只有強化監(jiān)管,排除不合格的評選機構(gòu),剔除不合規(guī)的評獎規(guī)程和利益糾葛,才能維護民辦評選的公信。而治本,就是淡化百強縣榜單的意義。人們常說:“考核像一把尺子,度量出工作的優(yōu)劣,又像一條鞭子,鞭策干部恪盡職守。”試想,主管機關淡化百強縣的意義,縣區(qū)還會如此看重“百強縣”的名號么?唯有如此一強一淡,“百強縣”才能獲得福布斯一樣的公信力。
太原房展大秀人體彩繪,能激活市場嗎?
90后畢業(yè)生平均月薪2687元,你怎么看?
上海阿姨怒斥搶座女,有視頻未必有真相
“七夕節(jié)”當作“情人節(jié)”過,只要愿意就行
微信“免費送禮”,不貪小就不被坑
天上掉下避孕套,誰為沈阿姨“撐傘”?
“碰瓷老人”別裝了:僅道德范疇的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