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喬志峰 稿源:三尺巷 編輯:王小蒙
大學生救人聯(lián)系其家屬,四次被當成騙子。大四學生李升志發(fā)現一名男子躺在地上,頭部和臉上有血跡。“當時有不少人路過,都不敢扶。”李升志說,當時有不少人在圍觀,也有人從旁邊路過,但是沒人敢上前查看。李升志說,當時也沒想太多,看到很多人圍觀沒人敢動,就上去救人了。他在被救者手機上發(fā)現了五個電話號碼,但是打了前四個,對方都以為是詐騙電話。李升志說,每打一個電話,都要和對方解釋半天。直到打了第5個電話,對方將信將疑,提供了男子父母的電話。被救者親屬說,多虧了兩名大學生,如果晚送醫(yī)院十分鐘,可能就沒救了。(4月5日《瀟湘晨報》)
大學生熱心救人卻被當成騙子,并且不僅再一再二,而且再三再四。幸虧大學生沒有氣餒也沒有生氣,而是鍥而不舍繼續(xù)撥打電話;幸虧最后一個電話的主人雖然將信將疑,卻還是提供了被救者的信息,否則,誰知道結果是什么。由此折射出兩個令人憂心的老問題,一是電話詐騙等丑陋現象打而不絕,常有發(fā)生;二是現如今人與人之間缺乏足夠的信任,特別是對陌生人保持警惕和距離,已經成了很多人的處世自保之道。而不斷發(fā)生的一些負面事例,更是加重了這份隔膜和冷漠。
看了這個新聞,想必有人會再次發(fā)出“這年頭做個好事咋就這么難呢”一類的感慨。確實,誰都不想生活在處處需要提防的環(huán)境里,誰都不想像契科夫描述的“裝在套子里的人”那樣生活。不過,這個事情帶給我們的不全是擔憂,還有不少令人欣慰的地方:大學生遇到有人需要幫助,他沒有猶豫也沒有退縮,而是義無反顧及時伸出援手;被救者家屬并未上演“跌倒老人扶不起”的丑陋一幕、質疑大學生是“肇事者”,而是給予了充分的信任,并表達了真摯的感激之情。事情的開頭雖然有點不那么盡如人意,結局卻無疑充滿了陽光。如果換個角度理解,那么多人把大學生的電話當成詐騙,其實也是防范意識提高的體現。
對電話詐騙等丑陋現象,需要公安、電信等部門加大聯(lián)合打擊的力度,從源頭上堵住漏洞。而修補社會信任的裂隙、重建良好的社會風氣,則需要每個人都從自我做起。遇到需要幫助的人,不妨少些顧慮、多些行動;遇到好心人,不妨少些懷疑、多些信任。同時,也要多看到社會的進步和希望,并且努力讓自己也成為這種進步的引導者和推動者。
紅旗渠精神不只在“渠”
維修墓地怎能比維修樓房還貴呢?
山東保安月薪2200捐掉1700元,致敬
清明節(jié)燒“蘋果手機”,需配套移動網絡
讓“生態(tài)葬”點亮殯葬改革
比基尼助興桃花節(jié):作秀不是景區(qū)生命力
“爛水果不能吃”不僅是提醒更要立法禁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