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洪泉 稿源:三尺巷 編輯:王剛
昨日上午,中央和國家機關公車改革取消車輛的第二批首場拍賣開槌,截至昨日下午1時30分許,100輛參與競拍的公車全部拍出,相對于總起拍價360.2萬元的價格,最終的成交價達到902.7萬元,溢價率高達150.6%,創(chuàng)出公車拍賣以來的新高。(3月19日北京青年報)
公車拍賣溢價率高達150.6%,讓很多人感覺國家創(chuàng)收的后,更多了一份憂慮:如果按照底價拍出,國家不賠大發(fā)了嗎?其實,拍排行定低拍價是有目的的,是為了吸引更多人來競拍,這樣才不會被少數(shù)人操縱,最終達到理想價格。
拍賣不同于買賣,買賣講究的是明碼標價,性價比吻合。而拍賣是一種技巧,除非走形式,故意讓某些人中標,一般很難以底價拍得。而拍賣的底價低,好處就是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其中,讓人感覺物有所值,出現(xiàn)溢價率高達150.6%就是這個技巧發(fā)揮的作用。
相反,如果底價定的過高,甚至接近車的本身價值,大家看后感覺不值,就會降低參與度,最終可能以略高底價的價格拍得,因而無法獲使拍賣利益最大化。那些參與拍賣的,畢竟也不是傻子,不合適也不會掏腰包。
國家機關車輛被溢價拍賣掉,除了底價有誘惑力外,因為這些車輛是某某部長專車,或者是某國家領導人用車,拍賣者拍得后不僅有使用價值,更多的是一種炫耀的資本:我這個車是某領導專車,現(xiàn)在我用了。這種炫酷不僅金錢能買來的,畢竟是一種精神層面的享受。
制定好政策在企業(yè)管理中的重要性
百余米內(nèi)三個限速牌是在強奸“安全”
瀘沽湖里“沖浪”不止是“大煞風景”
誰規(guī)定年終獎不能發(fā)放衛(wèi)生巾?
“桂美人”比賽怎么成了“老賴”?
露宿者的選擇權需要制度支撐
八路軍“借條”讓人疑惑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