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毛開云 稿源:三尺巷 編輯:王小蒙
去年,借“國學”之名、為女性“正德”、以傳銷布局滲透到全國各地的“女德班”一經(jīng)曝光,其倡導的“打不還手,罵不還口,逆來順受,絕不離婚”的驚人主張,引發(fā)輿論軒然大波。今年國慶,全國首個“男德班”在京開班,與全國各地“女德班”遍地開花的火爆場景不同,“學做全新的好男人、好伴侶、好父親”的“男德班”自始至終響應者寥寥,僅有兩個學員主動報名。(10月8日《北京青年報》)
“女德班”遍地開花,“男德班”僅兩人報名,“男德班”“女德班”遭遇的命運為啥大相徑庭?根源在哪?筆者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封建思想影響;二是定勢思維作祟。
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的思想一直占據(jù)主流地位,夫權(quán)成為套在中國婦女身上的四大繩索之一。隨著社會發(fā)展,男女平等成為強烈呼聲,我國《憲法》明確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在政治的、經(jīng)濟的、文化的、社會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quán)利。盡管如此,在當下特別是在廣大的農(nóng)村和偏僻地區(qū),男女平等還是奢望;就是在比較發(fā)達的城市和地區(qū),雖然婦女已經(jīng)撐起半邊天,但婦女頻頻遭遇家暴的現(xiàn)實,說明婦女的地位要想真正與男人平等,還有較長的一段距離。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早已形成一種定勢思維:男人就是掙錢養(yǎng)家的,女人就是相夫教子的;男主外,女主內(nèi)……其實,這種定勢思維就是男女不平等的真實反映。為啥不可以男女共同掙錢養(yǎng)家、共同教育子女、共同主內(nèi)主外?既然是夫妻,既然是一家人,為啥分工這么明確?誰有時間誰做家務,為啥非得女人做家務不可?“女德班”遍地開花從一定程度上已經(jīng)告訴人們:“男德班”必定遇冷。
無論辦“女德班”還是“男德班”,辦班的初衷是好的——培養(yǎng)好女人和好男人,但事實證明,這樣的班不辦為好。為啥這樣說?將男女分開辦班,本身就是人為制造不平等:“女德班”培訓的內(nèi)容,男人同樣可以接受培訓;“男德班”討論的“怎樣做才能讓伴侶對性生活滿意”,女人同樣需要討論。正因如此可以說,開辦“女德班”“男德班”是好心做了壞事,提高公民的個人品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和社會公德,本身就是不分性別、職業(yè)、地位和身份的。
國內(nèi)首個“男德班”僅有兩人報名,折射男女平等任重道遠。要真正實現(xiàn)男女平等,既需要男性的改變,更需要女性的改變,目前男性的地位依然高高在上,某種程度上說就是女性慣出來的。實現(xiàn)男女平等,必須全社會消除封建思想殘余、打破各種定勢思維,每個人都為之做出努力。
大學生頤和園刻字,成功應知“三立”
麗江女酒托“失足”或因再次“脫底”
亮劍“不文明”,我們捍衛(wèi)了什么
汽車“卸輪防偷”并不搞笑
上海寵物狗配木棺靈車,或是一則軟廣告
對動物的態(tài)度考驗人類的文明程度
10年替亡父還債40萬該讓誰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