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洪泉 稿源:三尺巷 編輯:王剛
山東聊城東昌府區(qū)巡防大隊二中隊民警鄧斌,八年來,利用休息時間主動做好事,堅持“周行一善”,不圖回報,所做好事涉及社會的方方面面,受到了社會的廣泛好評。(齊網(wǎng)4月24日)
八年堅持“周行一善”,不圖回報,只求心安,只為這個社會更和諧。鄧斌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鄧斌之所以能被市民認可、為大家稱贊,主要他能言行一致、八年如一日的堅持“周行一善”。
“我是一個民警,無論八小時內還是外,都應為人民服務”,這是鄧斌堅持做好事的一個思想基礎。從鄧斌所做的好事來看,從送走失兒童回家、護送迷路老大娘,到搶救落水少女,再到救助外地被“碰瓷”人員,無不顯示出一名警察高度的責任感和愛民心。
毛主席曾經(jīng)說過,一個人做一件好事容易,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鄧斌八年堅持每周至少做一件好事,這里面有一種做好事的主動性。在工作之余,走在大街上、行在商店里,鄧斌都在看著哪些人需要幫助,哪些事情需要自己去協(xié)助做。想去做好事,想去幫助人,才讓鄧斌“周行一善”持續(xù)到現(xiàn)在,成為聊城警方為民服務的一面旗幟。
榜樣的力量是無限的。鄧斌的事跡不僅在警界產(chǎn)生了強烈的反響,他的同事紛紛效仿“周行一善”,聊城的很多市民也加入了“周行一善”的行列。鄧斌“周行一善”從一個個人品牌,經(jīng)過八年的堅持,也已成為一個城市的文化品牌,傳播著宏大的社會正能量。
社會需要鄧斌這樣的人,社會需要持續(xù)傳播正能量的人,我們期待更多的人能堅持“周行一善”。

聊城民警鄧斌八年“周行一善”貴在堅持
公交叫醒服務,彰顯為民情懷
“時間不等人,我想嫁人了”的廣告之意
8歲女童的詩寫盡家庭教育的憂傷
孝道教育要從小抓起
保護古籍,不能寄希望于霸王借書條款
視障人可攜導盲犬乘火車關鍵在落實
城市無性別公廁,彰顯社會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