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報道稱春節(jié)期間有人5天相親25次,不是在相親就是在相親的路上。在春節(jié)期間,未婚男女的婚姻問題,最容易成為長輩們關注的熱點。大齡未婚青年尤為壓歷山大,親友各種催婚論嫁讓剩男剩女們苦不堪言。在影響男女婚嫁的諸多因素中,屬相婚配問題是中國式婚姻中所獨有的一種傳統(tǒng)婚配習俗。未婚男女自由戀愛,未能與家庭中長輩堅守的傳統(tǒng)婚配習俗“對號入座”,成為一些家庭在子女婚姻問題上產生矛盾和隔閡的心結。
在春節(jié)期間聚焦家中未婚男女婚姻問題的放大鏡之下,出現了一個只有在中國式婚姻中才特有的尷尬。筆者跟隨返鄉(xiāng)未婚青年男女調查發(fā)現,婚配屬相中的“合于不合”,成為諸多家庭父母在孩子選擇人生伴侶上的一道不得不面對的門檻。從城市到農村,因為屬相婚配在家庭中產生的隔閡越發(fā)嚴重。父母堅守屬相婚配必須合適,孩子堅持感情為重,為此一家人餃子吃得不香,年也沒過好。
在城市工作受過高等教育的孩子,通過自由戀愛選擇自己的人生伴侶,過年回家卻被父母告之“屬相不合,命中相克”。連一個人見都未曾見,在根本就不了解一個人的情況下,在婚姻問題上就武斷替子女做出決定,屬相不合斷然不允。外國朋友聳聳肩可能無法理解其中的“荒謬”,可在中國這可不是荒誕的玩笑,這種現象真實存在著,在廣大農村地區(qū)尤為突出。屬相婚配矛盾無法協(xié)調之下,父母強硬拆散一對戀人,造成子女離家出走與父母決裂,甚至是殉情悲劇在中國農村時有發(fā)生。
追根溯祖屬相婚配的產生,也與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有著不解的淵源。屬相也稱生肖,十二生肖的產生在華夏文明中有著諸多神奇色彩,實則與華夏文化中的圖騰崇拜、早期文明中歷法紀年有關。早期十二生肖也并非現在的十二生肖,各民族對十二生肖也有著不同的排序,歷經演變先人習慣于用屬相來表示出生年份,進而將屬相中動物的某些特性印刻在當年出生之人身上。用十二生肖所代表動物特性標榜在人身上,產生一些諸如“雞犬不寧”、“牛馬不及”之說,加上與傳統(tǒng)算命周易相結合,逐步演變到現在一套傳統(tǒng)體系之下的屬相婚配說。
在面對子女婚嫁問題上,究竟是堅守無事實考究的“祖輩遺訓”,還是尊重子女自由戀愛的權利;究竟是求教于路邊算命先生,還是多聽聽孩子切身感受,親自觀察?在今天這個現代社會,面對日漸增長的離婚率,我們的家長和長輩們對孩子的婚姻問題,應該有一個更為理智和人性的選擇。這個選擇應該是在尊重子女情感,多方考量對方品德素養(yǎng)的基礎上,得出一個睿智的答案。不容分說,不聽孩子解釋,家長作風的大棒一揮,就是因為所謂的“屬相不合,命里相克”去棒打鴛鴦,硬生生拆散一對戀人,通情達理的父母不會如此莽撞,涼了孩子心同時,更可能毀了孩子一生的幸福。
天災禍患無可避及,命運方向在我之手。人生之路沒有一帆風順,兩個人感情穩(wěn)重才是經歷風雨的保障。難道說那些離婚的都是因為屬相不合,那些遭遇生活困境的都是因為命中相克?可笑之至而嗤之以鼻。我們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也難免有其糟粕,人生的智慧在于取舍,面對孩子一輩子的幸福,是冥頑不化固守殘酷的“祖輩遺訓”,還是人性化的傾聽孩子真情實感,值得那些傳統(tǒng)觀念強勢的家長們思量。
作為婚姻的驗證者,我們的父輩家長們,更應該懂得婚姻的基礎是什么!試問家長們,對孩子而言,這世間還有什么比硬生生拆散一對相愛之人還要不幸和悲慘的么?!
作者:程奎星
稿源:三尺巷
編輯:王剛
誰規(guī)定年終獎不能發(fā)放衛(wèi)生巾?
“桂美人”比賽怎么成了“老賴”?
露宿者的選擇權需要制度支撐
八路軍“借條”讓人疑惑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