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畢文章 稿源:三尺巷 編輯:王小蒙
如果是你撿到了一堆(請注意是一堆,不是一條!)黃橙橙金燦燦到閃眼的金項鏈,你會怎么做?眼直了?笑開花?嚇傻了?深圳的士司機陽柏建選擇了交公。(4月9日《南方都市報》)
這一堆金項鏈,至少有300多條,并且都是千足金,價值超過25萬元錢。乘客打車并沒有索取的士發(fā)票,也就是說,即便他回來尋找,的哥也可以一推六二五。真可謂是天不知,地不知,你不知,我不知。但是,的哥沒有這樣做,而是毫不猶豫地交公,演繹了一曲現(xiàn)代版的“拾金不昧”。令人敬佩,值得學習。
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食嗟來之食,況拾遺求利,以污其行乎!拾金不昧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這種精神永遠都不過時,這種價值永遠都不會磨滅。當今社會需要拾金不昧的精神,更需要以行動來實踐這種精神的人。我們應(yīng)該大力宣傳這種美德,從而達到“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rdquo;之目的。
拾金不昧作為一種傳統(tǒng)美德,歷來被人們所推崇,原因就在于它反映了人性的美好,這種光芒是任何時候都不能被抹殺的。令人遺憾的是,一位小學生撿到一元錢交給警察,警察沒等孩子轉(zhuǎn)身就將那枚硬幣丟進了垃圾桶。這是極其錯誤的。拾金不昧,不在于錢多錢少,貴在精神。上交5元錢還是5萬元錢,本質(zhì)根本就沒有區(qū)別,都是拾金不昧的好行為、好傳統(tǒng)、好習慣。應(yīng)該得到鼓勵,而不該受到嘲諷。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當今社會一些人信奉“拾金不昧、撿到不退”。試問,你得到了意外橫財,失主該怎么辦呢?也許他正等著錢去救命哪。我們推進依法治國,同時也在同步推進道德建設(shè)。你撿到東西不還,下次別人撿到你的東西也不還;你看見老人摔倒躲得遠遠的,下你的父母摔倒了也沒人管;有人跳河、車禍、受災(zāi),你不救,等到你有生命危險的時候還能指望別人去救你嗎?
產(chǎn)業(yè)鏈中占主導是車友俱樂部的生命力
讓生態(tài)葬成為新常態(tài)
汕頭7人溺水死亡折射安全教育出了問題
清明節(jié)的“哄搶”不是社會進步
老年人再婚當支持
清明節(jié)的習俗原來如此之多
別讓英雄流血家屬流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