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一堵就是幾個小時,到了景區(qū)四處都是攢動的人頭,旅游質量可想而知。筆者朋友于五一小長假去成都極地海洋世界游玩,網(wǎng)上訂票后排隊取票都足足花了一個半小時,游玩過程更是寸步難行,直呼以后假期再也不出門旅游了。想必有這個想法的人不在少數(shù)。原本悠閑的假期卻“堵路”也“堵心”,如何“疏導”?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考慮。
一是“分流”,調整現(xiàn)有休假制度。不少網(wǎng)友呼吁恢復五一黃金周,或適當延長春節(jié)假期,筆者認為這是一種有效手段。三天的小長假,其實很尷尬,只比周末多了一天,很不好安排出行。恢復五一黃金周,將分流一部分十一黃金周的客流,減少景區(qū)接待壓力和交通承載能力,滿足群眾的出游需求。若是延長春節(jié)假期,除分流十一黃金周客流外,還具有另一層重要意義——讓闔家團圓的時間不再那么短暫,讓在路上奔波的游子不再那么匆忙。這不僅僅是關乎旅游創(chuàng)收、拉動內需的問題,更是國家人文關懷的體現(xiàn),是提升群眾幸福感的有效舉措。
二是“錯峰”,嚴格落實帶薪休假制度。2014年清華大學相關課題組調查調查顯示,中國目前的帶薪休假落實率只有50%左右;攜程網(wǎng)調查顯示,80%的人希望通過帶薪休假的方式旅游,而非黃金周。勞動者短期的帶薪休假并不會對企業(yè)的競爭力和用工成本造成太大影響,相反,一定的放松會極大提升勞動積極性和工作效率,所以,帶薪休假制度應嚴格落實。政府部門應更加重視勞動者合法權益,督促各企業(yè)、機關事業(yè)單位強行落實帶薪休假制度,并對拒不執(zhí)行帶薪休假制度的單位法人明確法律責任,公開曝光處理,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使帶薪休假制度不再是“寫在紙上”。
勤勞工作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生活,出游的目的,是為了休閑,而非“添堵”。如果適當延長假期,群眾游玩的步伐就會從容許多,如果帶薪休假制度能嚴格落地,那么,一年四季都可以是黃金周。
“悠閑假期”如何才能不再“添堵”?
三尺巷的故事闡述的道理
對破壞公共自行車的行為應打擊
聊城開發(fā)區(qū)有一個“久禾子臺灣一品烏龍面”
論中國學術界五大通病
“踩花大盜”是怎樣一道“煞風景”?
午夜賓館遇妖:崖柏如斯說
姐上的不是大學,是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