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桃園南路西里街,一面刻有近百首繁體字唐詩宋詞的文化墻共計出現(xiàn)了33處錯別字,被市民們戲稱為“沒文化”的文化墻。(12月9日澎湃新聞網(wǎng))
眾所周知,“文化墻”本是倡導文明、宣傳文化的有效載體,是現(xiàn)代城市的一張文化名片,它的建設必須納入政府管理和文化部門的視線,事先有論證和方案,事中有監(jiān)督和管理,事后有驗收和績效考評,但太原市桃園南路西里街的這座文化墻竟然一下子出現(xiàn)了33處錯別字,讓文化墻成了“羞恥墻”,不能不讓人驚嘆。試問:假如施工前將繁體字唐詩宋詞寫在紙上,送給教授專家把關;假如施工過程中,有專人進行指導和糾正;假如驗收過程中認真挑刺和整改……,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只要較了真,都可以避免文化墻“沒文化”的尷尬,都可以杜絕這“低級錯誤”的出現(xiàn)。
從這道“沒文化”的文化墻上,隨處都可以找到作風不實,工作不認真的影子,主管部門高高在上,疏于指導和現(xiàn)場檢查;職能部門“重形式、輕內(nèi)容”,文化墻的建設只當“甩手掌柜”,工程一包了之;施工單位粗心大意、不負責任。從表面上看,這“沒文化”的文化墻是施工的工人沒文化,實際上根子在政府機關,在職能部門,一句話: 都是作風漂浮惹的禍!
面對這道“沒文化”的文化墻,我們理應得到許多教訓和警示:如果我們的各級政府部門和公職人員不改進作風,工作不負責任,再多的“民心工程”也會變成“傷心工程”,吃力不討好、好心辦壞事的事會時有發(fā)生。
作者:艾才國
稿源:三尺巷
編輯:任君
別讓電子商務“死”在假貨上
女子拒跟男友回家過年被殺 究竟缺什么
開奧迪撞大貨車碰瓷 不要命的違法當重罰
預防暴力不能只寄希望兒童影視劇分級
教育部鼓勵自主創(chuàng)業(yè) 不妨一拭
大學靠校花吸引生源,誰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