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他倆都是三十歲,家徒四壁,在小城過著清苦的日子。
男人:本性善良、老實巴交、沒有工作、自己做點小生意。一次錯誤的投資,不僅傾家蕩產(chǎn),還欠下了二十多萬的外債。女人:工廠工人、朝八晚五、孩子廠子家庭三點一線,每月辛苦下來也就不到兩千元的工資。孩子在上幼兒園,一個月也要五六百的費用。
這場變故讓本來殷實的家庭捉襟見肘。男人看上去倒是心大量寬依舊氣定神閑,像沒事人一樣該干什么干什么,只是不知道平靜的外表下內(nèi)心會不會波濤暗涌、后悔不迭?這件事情男人只給了女人一句話,算是交代也算是保證:年輕就是資本。女人也表現(xiàn)的很豁達,只是夜里常常失眠、一聲接一聲的默默嘆息。這么多錢,不是小數(shù)目,自己的沒了也就沒了,可欠別人的總要在別人需的時候及時歸還呀!
幸好男人的人緣好,即使有人知道他賠了錢,因為相信他的人品只要不是十萬火急的事情沒人上門討債。他心存感激,別人的相信和夠意思讓他的壓力與日俱增。常言道:病急亂投醫(yī)。又一次小小的投資,幾萬元又血本無歸。女人含淚勸說:沒有捷徑,腳踏實地吧!男人開始沒日沒夜的想辦法掙錢,女人開始兼職,更多時候女人和孩子不知道男人什么時候回家的。家庭經(jīng)濟由原來的各自為政換成交由男人管理,每月除了孩子的學費和極簡家庭生活必需品的費用支出,其余的錢都按輕重緩急還給了別人。每個月都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過,生怕孩子有病,生怕再有什么節(jié)外事情,這樣就會多花錢;月底最后一天發(fā)的工資總會在月初的第一天被取出來還帳,一個月的指望就沒有了,然后又開始盼下月的工資;女人也很少回娘家了,
買東西:沒錢,不買東西:總不能空手回家吧。有一個月,離月底還有一個星期,一家三口只剩下十元錢(小城不大,消費也不很高,但十元錢也就是小學生兜里的零花錢而已)。男人把這錢給了女人,萬一接孩子的時候孩子非哭鬧著買零食就買一點,不至于在公共場合太過不去。女人提前給還不很懂事的孩子做思想工作:地攤上的零食不能要,有細菌,吃了會生病的,孩子似懂非懂的點點頭,去接孩子的時候就趁著人多小孩來不及看到路兩旁的小吃時飛快的騎車回家。白面和雞蛋給孩子烙雞蛋餅做孩子的早餐,午餐在學校吃,晚上再買點孩子愛吃的土豆,這樣基本也能保證孩子的營養(yǎng)。大人的飯菜就停留在了溫飽上。
一天天,一月月的熬了三年,該吃的苦、該下的力、該走的心理路程都經(jīng)歷了,以最快的速度還清了外債。似乎三年的時間改變了很多,男人由柔柔弱弱變得錚錚鐵骨,女人由驕傲自負變得溫柔內(nèi)斂,見長的孩子也學會了體諒父母、好好學習。一直沒變的是每天回家家里都是窗明幾凈。晚飯,男人給對女人說了五個字:患難見真情。應該算是總結了吧。
若干年后談起,他們都很感謝那段等米下鍋的日子,是最艱難的日子鍛煉了他們,讓他們成長的更快;也感謝這段經(jīng)歷,讓他們在以后的歲月里面對任何事情都能從容應對、不再害怕。
人生,必須經(jīng)歷一段磨難,才能洗盡鉛華,回歸本真。
作者:郝春霞
稿源:三尺巷
編輯:王小蒙
匆匆那年:青春片的匆匆濫觴
兒童遠程監(jiān)控手表尷尬了誰
“禁止自慰”火柴備受學生歡迎 不是好事
學生上課“人機分離”能治好“低頭族”?
云南早婚:新娘13歲新郎16歲 婚姻豈能當兒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