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網(wǎng)2014年12月11 日有一篇文章《580篇中學作文摻假,評委:語文教材都有虛假,孩子能咋樣》,讀罷,感慨頗多。
正如文章所說,為了拿高分,中小學生在寫作文時常常言不由衷。作者對評閱的580篇作文的評論就一個字:假。580篇中學作文竟很難讀到學生的心聲,很難透過文章看到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想想都是毛骨悚然的事。寫假事、抒假情、發(fā)假議論。里里外外都假到家了。
寫假事、抒假情、發(fā)假議論成了全國學校的通病。作者說,580篇來自全國31個省區(qū)市作文,雖然可以讀到各地的風土人情、方言土語。但文章像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開頭必是一段華美的抒情,中間寫一段自己讀了某本書的感受,其間引用幾句名人名言,結(jié)尾點題。
其實,語文老師也無可奈何,一方面,他們對假作文深惡痛絕,另一方面又“嘔心瀝血”地將作文固化為嚴格的程式。鳳頭豬腹豹尾,哪個語文老師不條分縷析?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考試不歡迎真話,教育界一再呼吁“作文要寫真話”,“要抒發(fā)真情實感”,但真話、真情實感往往如同忠言、良藥一樣,逆耳、苦口,考試是開不得玩笑、開不起玩笑的,為求萬無一失,語文老師不得不按套路教,學生不得不按套路寫,只要能考高分,假就假吧。
而且,作為范本語文教材本身同樣虛假空洞的文章比比皆是。作者說,曾有媒體報道,充滿溫情的《地震中的父與子》就嚴重造假,因為1989年洛杉磯并沒發(fā)生地震;傳為美談的少年愛迪生用燭光為媽媽做闌尾炎手術(shù)更是荒誕不經(jīng),因為世界第一場闌尾炎手術(shù)出現(xiàn)時,愛迪生已是不惑之年……
我們常說,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又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但考試的作文評定“標準”卻不認可嬉笑怒罵,不認可人情練達。只認套路,只認鳳頭豬腹豹尾,只認開頭那華美的抒情,中間那虛假的感受和結(jié)尾的點題。
寫作方式應(yīng)該與生活一樣五彩繽紛,生活沒有套路,作文是生活的反饋,為什么作文固化成固定的套路呢?
既然考試不歡迎真話,作文能不假嗎?更何況,語文教材都有虛假,孩子能咋樣,語文教師能咋樣?
作者:劉剛
稿源:三尺巷
編輯:任君
匆匆那年:青春片的匆匆濫觴
兒童遠程監(jiān)控手表尷尬了誰
“禁止自慰”火柴備受學生歡迎 不是好事
學生上課“人機分離”能治好“低頭族”?
云南早婚:新娘13歲新郎16歲 婚姻豈能當兒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