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應是孩子們的上課時間,霍邱貴志學校的學生卻停課在家,原因是該校校長兒子大婚,喜宴設在學校食堂。”近日,霍邱縣一網友曝光此事,引起廣泛關注。11日上午,該校王校長向媒體證實了此事,稱兒子、兒媳均是學校員工,在食堂辦婚宴能節(jié)省開支。原本停課3天,剛放一天假,就被當地教育局叫停了。(12月3日中安在線) 這本來是一條足以引發(fā)輿論抨擊的,官員假公濟私的新聞。然而,看完了相關報道,卻一下子索然無味——當然,這是指本來被報道的標題吊足的“胃口”——《校長兒子結婚數百學生放假 食堂設宴稱節(jié)省開支》。 在這篇報道中,無論標題還是開篇導語,都充滿了“關鍵詞”。“校長”、“兒子結婚”、“學生放假”、“學校食堂”,無不充凸顯了權力尋租、假公濟私的特征。但隨著情節(jié)展開,這些“關鍵詞”被詳細解讀時,卻讓人被點燃的情緒一落千丈。原來這是一所私立學校,王校長在“20年前開始辦學,前前后后投入了大量資金,至今還背負著債務”。而且,王校長“家在學校,兒子在學校后勤處工作,兒媳是初三代課老師”。因為“最近學校新教學樓剛剛建成,資金非常緊張,在學校食堂辦喜宴能節(jié)省一些費用。” 撇開冠冕堂皇的教育制度,王校長的這番苦衷是值得同情的。這并非說私立學校都如此度日維艱,但無奈到把自己兒子的婚宴設在學校食堂,只要不是裝窮,王校長的日子確實過的捉襟見肘。而在自己的學校食堂辦婚宴,也無論如何不存在利益上的尋租。假如這所私立學校也像有些同行那樣辦得風生水起,校長兒子的婚宴,怎么也得排場一番。否則,為何不少地方都出臺了限制婚宴桌數的規(guī)定了呢? 當然,這不能成為因此可以給學生放假調課的理由。因為,無論公立還是私立,執(zhí)行的是同樣的教學制度。當地教育局局長說的很清楚,除非惡劣天氣或其他不可抗力因素,一般學校不會調課,即使要調課,決定權也在教育主管部門。那么,涉事的王校長難道連這點基本管理常識都沒有?抑或是他膽大妄為、我行我素慣了?我看都不像。王校長如果是這樣一個角色,不至于辦了20年私立學校,至今還背負著債務;更別說在普通人家婚喪喜事都要去酒店擺上十幾桌的社會風俗下,校長的兒子結婚卻在學校食堂里湊乎。這至少讓筆者覺得,這已經不僅是違反了相關的教學制度,而且這所私立學校已經學校不像學校,校長不像校長。 說到這個份上,已經不難看出,這樣的私立學校還停留在私人作坊式階段。王校長之所以會這樣做,就是把學校當成了私人作坊。無論從他辦學20年后還欠債,還是他以校為家,并讓家眷投入其中,都不應該是一所能堅持20年的私立學校的應有光景。事實上,私立學校的校長比公辦風光的比比皆是。 如果這位王校長不是華麗下的低調,那么,人們擔心的不該是學生給校長兒子結婚“讓路”,而是這樣的私立學校一貫的教學制度和教育質量。包括給這所私立學校“全員通報批評,2014年年檢將評為不合格,責令限期整改”處理的當地教育局,平時對這所學校的管理監(jiān)督有沒有到位,關心扶持是不是給力?否則,所謂的“責令限期整改”,就事論事,如何整改——王校長不可能“龍生九子”,婚宴也不是每日三餐、家常便飯? 作者:知風
稿源:三尺巷
編輯:王小蒙
匆匆那年:青春片的匆匆濫觴
兒童遠程監(jiān)控手表尷尬了誰
“禁止自慰”火柴備受學生歡迎 不是好事
學生上課“人機分離”能治好“低頭族”?
云南早婚:新娘13歲新郎16歲 婚姻豈能當兒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