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5月,張子強綁架香港李嘉誠長子,索要10億港幣。而李嘉誠兩個兒子上學(xué)時,大多數(shù)時間都自己騎著自行車在車水馬龍里穿行。從美國斯坦福大學(xué)畢業(yè)后,兩個兒子再次離開了香港,來到加拿大,白手起家,一切從零做起。磕磕絆絆之后,終于有所成就,李澤鉅成功經(jīng)營了一家地產(chǎn)開發(fā)公司,李澤鍇則成了多倫多投資銀行最年輕的合伙人。
所謂的“富不過三代”,說的只是那些沒有家庭文化傳承的人家,不是說的李嘉誠。同樣是“富二代”,李嘉誠的兒子,和那些只懂得吃喝玩樂的“富二代”相比,顯然更能守住父業(yè)。這一點,歷史會證明。
財富究竟是用來做什么的?吃喝不過一日三餐,天天吃海參鮑魚的未必比粗茶淡飯的長壽。擁有百億家產(chǎn),睡覺也就是那張床,死后也是住那個木匣。比爾蓋茨和喬布斯的裸捐,讓我們再次看到了有比財富更重要的東西。考慮如何讓生命更有意義,往往比冥思苦想怎么去掙更多的錢更有價值。
作為大學(xué)生,適當(dāng)?shù)某鋈プ鳇c事情,參與社會實踐的同時,補充一些個人花費,不是一件壞事。但是,高校期間,多看點書、多聽聽大師講課,培養(yǎng)自己的獨立人格和契約精神,這些都是以后干事創(chuàng)業(yè),將自己的孩子培養(yǎng)成“富二代”的必由之路。
富二代并不是揮霍不爭氣的代名詞
同居代孕其實就是變相賣淫嫖娼
市民爭買愛心水果,但愿愛心沒被綁架
五一放假安排:不聞拼假聲 休假當(dāng)保障
婚宴喝死人 新郎賠8萬:私事也有公辦時
保險費不是違法行為的“通行證”
監(jiān)管疲軟讓調(diào)料袋里有了死老鼠
“證明你媽是你媽”并不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