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見,8000——10000的月薪期待,究竟是否太高,關鍵是誰來判定。而媒體是最清楚社會普遍情緒的,用讓市井小民不平的所謂高工資撩撥社會情緒,話題是火了,可卻無形中撕開了年輕人與社會大眾的隔閡。筆者看來,公開調(diào)查大學生想做什么工作可以,至于說問大學畢業(yè)生想拿多少工資實在無聊,還拿說明不了什么的期望高工資試探社會情緒,更是無聊透頂。因為大學畢業(yè)生期望多少工資,其實是偽命題。
如今大學生最缺的還是社會實踐,即便學校專業(yè)指向某些職業(yè),可學校所學與社會實際相差甚遠,如果說大學生與社會有親密接觸,最多的恐怕一是購物,二是戀愛,二者都要花錢,而中國大學生的經(jīng)濟來源大多來自父母,只知花錢不知錢怎么賺的大學生們,對金錢又能有什么深刻認識?在他們眼里,月薪8000—10000元與3000——4000元有什么區(qū)別?畢竟深知生存不易的人,才能深切感受到月薪8000其實真的不容易。
如果要指責不知賺錢為何物的大學生“不知天高地厚”,還不如多問問高校的辦學理念,高校對學生是不是失之于松?高校除了教給學生文化知識,有沒有建立起讓學生更多參與社會實踐的長效機制?高校的思想政治課,有沒有教給學生,想拿多少首先要想自己能創(chuàng)造多少價值?當然也要問問家長,是不是認為父愛母愛就是多給孩子生活費零花錢,而不知愛孩子也意味著讓他們明白生存生活其實真的不容易。
所以照筆者看來,對大多只知花錢沒有真正賺過錢的學生而言,月薪8000—10000元和深知賺錢不易的大多人眼里的80000——10000元殊為不同,就好比從沒去過月球的人你問他月球生活如何,沒有多少社會實踐經(jīng)驗的大學生說8000元,其實就是個數(shù)字,沒多少實際意義,更不必為他們的所謂“不知天高地厚”而生氣。
大學畢業(yè)生期望薪酬過高是偽命題,只是背后隱藏的大學生社會實踐不足才是真問題。
大學畢業(yè)生期望薪酬過高是偽命題
推進“小病小醫(yī)”要有保障機制
依靠彩禮斂財是病,得治
厚養(yǎng)薄葬方為孝
廣場噴泉當眾洗澡是抹黑文明作踐自己
“以檢養(yǎng)醫(yī)”是醫(yī)檢互認難的病根
德翼空難給我們留下的最慘痛教訓
警車被貼罰單應該成為常態(tài)